您的位置: 首页--> 历史--> 世界历史九下电子课本文集 |
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, 亚非拉的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。为了捍卫国家主权,发展民族经济,亚非拉国家作出了哪些努力? 万隆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,席卷全球。 殖民帝国纷纷瓦解,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。 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政权、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。 它们反对冷战,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。 1955 年 4 月,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, 来自亚洲、非洲的 29 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,也就是万隆会议。 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、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。 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、友好相处,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, 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,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,被称为“万隆精神”。 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,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。 从万隆会议开始,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。 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,逐渐推行开来。 相关史事 在万隆会议的前两天的发言中, 有些国家的代表攻击共产主义,把矛头指向中国。 周恩来临时发表了18 分钟的演讲,提出“求同存异”的方针, 获得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,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,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。 ![]() “非洲年”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。 1951 年年底,利比亚宣布独立。 1952 年,埃及爆发革命,以纳赛尔为首的“自由军官组织”发动起义,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。 次年,埃及共和国成立。 1962 年,阿尔及利亚人民经过长期的民族解放战争,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,阿尔及利亚获得独立。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,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,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了独立。 1960 年, 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,这一年因此被称为“非洲年”。 相关史事 埃及境内的苏伊士运河连接地中海和红海, 是一条具有战略意义的东西方海运通道。 为了控制这一通道,英国在运河区驻有大量军队。 埃及共和国成立后,埃及政府坚决要求收回苏伊士运河, 最终迫使英国撤走了占领军。 1956年,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,极大地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。 ![]() 此后,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继续发展。 1990 年纳米比亚独立,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。 ![]() 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古巴在政治和经济上长期被美国控制。 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等人的领导下,经过数年的武装斗争, 最终在1959 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。 后来,古巴又挫败了美国支持的雇佣军入侵,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。 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共和国中部,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, 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。 巴拿马运河开通后,美国在运河沿岸划出运河区,运河区一直由美国控制。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,巴拿马不断爆发群众性的反美运动,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。 1977 年,巴拿马与美国签订条约。后来,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海关、邮政、司法等主权, 并参与运河的管理和营运。1999 年年底,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。 ![]() 知识拓展: 曼德拉与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,很早就成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。 1961年,南非获得独立,但其政治、经济仍掌控在少数白人手中。 这些白人多为荷兰、英国殖民者后裔,歧视黑人,推行严格的种族隔离制度。 黑人不但没有政治自由,而且在占有土地、居住区域、工作机会、行动、婚姻、教育等方面, 都受到严格限制。 1925 年,南非土著人国民大会 更名为“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”,简称“非国大”。 它主张通过非暴力斗争的方式实现种族平等。 1962 年,非国大的领导人纳尔逊·曼德拉被捕入狱,但南非人民争取种族平等的努力仍在继续。 曼德拉在监狱中度过了20多年,1990年,迫于国内运动和国际社会的压力,南非政府释放了曼德拉。 1991 年,南非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。 1993 年,曼德拉被授予“诺贝尔和平奖”。 1994 年,南非举行首次所有种族平等参与的选举。 非洲人国民大会赢得选举,曼德拉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。 ![]() |